近年來,四川渠縣圍繞“用”字做文章,不斷完善碩博人才培養使用機制,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,走上各級領導崗位,在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獻策獻力。
完善機制“鋪路子”
完善引進機制,正視原有引才政策競爭性不足、含金量不高的困境,率先出臺“人才新政”,其經濟待遇方面,高于全市其他區縣20%左右。完善服務機制,全面推行“宕渠英才卡”制度,在交通出行、醫療保障、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精細化服務,通過人才公寓、租金補貼和購房補貼多元化解決人才住房問題,去年以來,享受租金補貼超過40人,占總數76%,購房補貼10余人,占總數13%。完善流動機制,落實碩博人才調任、公選、“四類人員選拔”等文件精神,為激發碩博人才干事創業熱情暢通渠道。
實踐鍛煉“壓擔子”
堅持培訓提能,推選代表參加“星空講堂”“巴山大講堂”等,舉辦碩博人才培訓班2期,切實促進碩博人才提升“四種能力”,強化“九種本領”。強化政治引領,注重在碩博人才隊伍中發展黨員,推薦12名優秀碩博人才擔任“兩代表一委員”。緊扣爭創全省“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、鄉村振興先進縣、天府旅游名縣”三個突破口,選派8余名碩博人才到“產城融合、鄉村振興、項目攻堅”三大主戰場去強弱項、補短板。
選拔任用“架梯子”
鮮明縣委“三重三讓”選人用人導向,對在急難險重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碩博人才,調整到重要崗位接受歷練,不拘一格大膽使用。建立人才評價向基層一線傾斜、青年人才傾斜等特殊通道,形成碩博人才努力成才、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。近年來,碩博人才中涌現出科級領導干部11人(其中正科級3人),二級單位負責人3名,單位業務骨干31余人,中級以上職稱40人,一大批碩博人才成為本單位本系統的行家里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