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:“注重扶貧同扶志、扶智相結合。”這是對我們深入開展扶貧工作的細微處指導。
農村廣大貧困戶家庭成員大多是留守老人、農婦、小孩,受教育程度較低,所以在遇到這樣情形時,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注意打掃好家居衛生、院落環境,甚至還應該親自動手做好示范,幫助他們打掃庭院、有序擺放農具柴禾等雜物。要耐心細致,多交流溝通,讓他們認識到“臟亂差與貧困無關,僅僅是習慣問題。”
長期生活在垃圾遍地的環境中,人們的思想行為就會“近墨者黑”,手中的垃圾也會隨手亂丟。相反,如果長期堅持了良好的衛生習慣,鄉村環境優美整潔,人們的思想行為也會“近朱者赤”,不僅是當地人,就連“外地人”、“山中過客”,也會將手中垃圾丟進垃圾桶等規定的地方,從而形成良性效應。走訪過很多貧困戶,雖然經濟條件差點,但家居環境干凈、清爽、簡潔,讓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。
少數貧困戶沒有自主脫貧意識,與家庭環境、自卑心理和負面性格有密切關系,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習慣,樹立脫貧信心,是扶貧干部在工作中的重點,精神上的貧窮比物質上的貧窮更難扶,所以扶貧必須首先要“扶志”。
扶貧路上,我們應該記住: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送錢送物不如“送精神”,要在思想教育、政策宣講等方面發力,引導他們樹立信心,克服不良生活習性,從打掃干凈自己的屋子做起,依靠自己改變命運。